译文
华阴山,自认为自己是很大的山。它身高百丈站在浮云下。
听说仙人将从那里来,我忙出迎风雨全不怕。
吹起洞箫,弹起瑟琴,周围仿佛有香气飘洒。
备上好酒,备上歌舞,今天乐迎不含一丝假。
玉女起身歌舞已多时,乐队伴奏热烈在吹打。
他们从西北方来,仙人们多驾着云雾,或乘云,或驾龙,场面十分壮观。
他们遨游于八方之外,来到了昆仑之山,那是西王母的居所,也是神仙们居住的金止玉亭。
来的人是谁呢?应是王乔赤松子,他们走进功德圆满家。
与他们一同欢宴,知道黄昏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光。愿这样的
气出唱,被宋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李善注引《歌录》:“古相和歌十八曲,《气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气出》《精列》二古曲。”曹操这三首诗都是游仙诗,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巧妙地编织了一个与仙人共饮、共舞、鼓瑟和鸣的梦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长生不老、升仙之梦的深切企盼。诗中,华阴山以其“高百丈”的雄伟身姿傲立,浮云为之环绕,仿佛天然的华盖,为读者描绘出华阴山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而“出随风,列之雨”则预示着仙人即将驾临,他们以呼风唤雨的宏大场面,展现出超凡脱俗的仙人之姿。
当“吹我泂箫,鼓瑟琴”的仙乐响起,整个场景被欢愉和谐的气氛所笼罩。玉女翩翩起舞,持续了数时之久,而鼓乐之声则如“嘈嘈”般热烈,让人心潮澎湃。从西北而来的仙人,驾云乘龙,气势恢宏,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场面更加热闹而和谐。诗人通过“何闾阁”、“何嘈嘈”、“何蓩蓩”三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