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塞鸿去矣
纳兰性德〔清代〕
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
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浅梦,凄凉毕竟因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的鸿雁已经飞走,家书什么时候才能寄出呢?记得分别时,你在灯前强忍着泪水,询问我是否明日便要启程。
分别之后,月亮已经几度圆缺,不知不觉已至落叶纷飞的深秋时节。在深秋的寒意里,你我同做相思之梦,怨别之情萦绕心头,这份凄凉到底因谁而起呢?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塞鸿:即塞雁,边塞之雁。秋季南飞,春季北返。古诗文中常以之比喻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人。
锦字: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共840字,可
创作背景
词人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受命为三等侍卫以来,多次奉驾宸游塞外,遂常常与爱妻分离。这首词就是他于塞上相思的怨离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79页
赏析
上片落笔于爱妻,写妻子离别后对自己的刻骨相思。“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望着塞上的鸿雁向南飞去,容若不禁长思妻子的书信何时才能寄到。“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由盼望家书到来,转为追忆与她分别时的情景。此二句,化用唐韦庄《女冠子》词:“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呈现出一幅既温馨又感伤的画面:妻子忍着眼泪为丈夫打点行装,依依话别,却总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明天是否就要离开。她多么希望能从丈夫嘴里得到不走的消息,哪怕只是推迟一天,再多一天团聚的日子。这种情深一往的夫妻感情,从只言片语中便浓重地渲染了出来,让读者感动不已。
简析
词的上片从爱妻一方落笔,写她别后的刻骨相思,盼望家书到来,又追忆与她分别时的情景。“佯忍泪”和“问明朝行未”,生动刻画了爱妻不忍离别的眷恋之情;下片写自己一方,描绘了此时的愁思与寂寞。全词多处用“塞鸿”“落叶”等典型的意象渲染离情,用“佯忍泪”“却问”等生动的细节表达情意,将相思和凄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
圆圆曲
吴伟业〔清代〕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