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景公求雨

晏婴 晏婴〔先秦〕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 ,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为之柰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晏子春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遭遇大旱已经很久了,齐景公召集群臣问道:“天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百姓脸上都露出了饥饿的神色。我派人去占卜,占卜的人说,灾祸的根源在高山和广阔的水域。我想减少一些赋税来祭祀灵山,可以吗?”群臣没有人回答。

晏子走上前说:“不可以!祭祀灵山没有益处。灵山本来就是由石头构成的躯体,以草木为头发,如果天长久不下雨,它的‘头发’将要枯焦,‘身体’将要发热,它难道不希望下雨吗?祭祀它又有什么益处呢?”

齐景公说:“不对,那我打算祭祀河伯,可以吗?”

晏子回答说:“不可以!河伯以水为国土,以鱼鳖为百姓,如果天长久不下雨,泉水将要干涸,河流将要枯竭

展开阅读全文 ∨
晏婴

晏婴

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婴去世。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 1篇诗文  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路从而后

论语〔先秦〕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康衢谣

佚名 佚名〔先秦〕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宋玉〔先秦〕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 ,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